专家研讨“众创空间与社会创业

发布时间:2017-11-22  来源:  

作为2017(第八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之一,11月16日,《众创空间与社会创业》圆桌论坛暨《众创空间:创业型社会新群落》新书发布会在上海长阳谷举行。来自企业界、投资界、高校、社会企业等各领域专家和来自国内各省市的200多嘉宾欢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下众创空间与社会创业的发展。论坛由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旭峰主持。来自企业界、投资界、高校、社会企业等各领域专家围绕新时代下众创空间与社会创业的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与分享。


艾新教育创始人、IC咖啡联合创始人谢志峰认为,社会创业和商业创业并不是对立的,目标是一致的,都需要我们对社会有贡献,更广义的角度来讲是服务于人类。他以IC咖啡的创业为例,建议把社会创业和商业创业融合起来,只要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解决了生活中的痛点,都是值得支持和帮助的。



德勤中国创新规划主管合伙人暨德勤中国“勤创空间”负责人冯晔认为,“勤创空间”是帮助大企业去做一些创新突破的空间,同时也做了生态部分,了解社会需求痛点是什么,帮助社会企业一起来探讨一些商业模式,用咨询的力量,帮助这些社会创客们,能够更好的发展,也使得空间服务可以做到更加有章可循和精准性。


复旦大学教授、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宁钟认为,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创客和社会企业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加入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升级,第一个是扶持,创办社会企业的创客都有一颗慈善心,但他没有方法,所以一定要扶持他,让他把好事做好。第二个是服务,帮这些社会企业家自我形成一个造血能力,在商业模式给他辅导,让他解决商业模式上的问题。第三个是引导,很多人是好心,结果干着就干了很多坏事,所以一定要引导。第四个是由政府来监管,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要有明显的分工,政府有一个监管的责任。对社会企业应该加强监管,让这些好人真正的是好人,如果不监管,就会出现很多把好人变成坏人的事情。


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副主任丁立认为,社会创业从名称上来说比较新,但是在实际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社会创业它并不仅是指创办社会企业,也包含公益组织的。公益是公共利益的意思,我们对社会种种问题的解决都是社会创业的体现。社会企业还是以社会目标为首要的任务,但它必须要有商业的营收和利润。社会企业也好,公益组织也好,不可能单独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可能靠这一个行业,必须靠和政府、商业广泛的合作来解决。恩派主导的724社会创业空间,想在众多的商业创业空间中积极地探索关于社会创业创新空间,同时以专业的方式与其他众创空间合作。


世纪资本创始合伙人孙捷认为,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满足以下一种条件就可以认为是社会企业:第一种是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自主出来创业的,独立解决自身的问题;第二种是创办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面对中低收入群体;第三种是雇佣大量非高科技的人才、知识层次比较低的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我们不能因为企业赚了很多钱就认为他们是商业企业而忽视了他们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可可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岩认为,由创客到一个企业家,应该有一些社会的属性,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培养和发展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关注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创客具有很好的社会属性。众创空间除了物理载体之外,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对创业者的帮助也十分重要,不仅是提供商业价值,而且在空间+资本方面对创业者支持也是非常多的。众创空间发展需要考虑怎么能够长远持续发展,产生社会效应。


作为论坛举办方,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志阳教授介绍了本次圆桌论坛的背景和意义,并就众创空间如何推动社会创业发展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新时代下,创业型经济向创业型社会发展是必然趋势,“双创”不仅包括商业创业,也包括社会创业,社会创业需要加快发展。其次,众创空间作为社会创业的重要载体,本身是社会创新的结果,需要加快发展一批社会企业孵化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三,我们应该看到,众创空间不仅是服务于商业创业的孵化器,也是新时代社会创业的重要载体,需要加强对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的探索,促进众创空间发展行稳致远。

此外,论坛期间,上海财经大学刘志阳教授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众创空间:创业型社会新群落》。新书是一部兼具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新作,可以为创新创业研究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众创空间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和创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为读者带来这个领域最新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