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多一些青少年众创空间
这次回来泉州,是带着上海财大创业学院匡时班的同学来进行创业实践的。财大提出“服务+”,金融、会计、财务全部都是服务,而服务中国必先知中国。
此次来泉州有三个任务:
一、了解中国制造。多数中国孩子不懂中国制造,就拿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服装、鞋袜来说,他们很摒弃甚至排斥,觉得这些传统,可是你再怎么用互联网,再怎么先进,都得使用这些东西。所以,他们有必要了解中国的传统制造,我觉得泉州制造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中国制造的缩影,很有典型性。
二、了解新常态下中国制造在转型。我们采访的企业各有特色。我们参观访问了皇品,皇品实际上是泉州制造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一个代表。泉州很多企业在做服装,但森地客聚焦骑行服这个特殊的市场领域,做到行业第一,我觉得这代表着制造业的一种转型升级,这种升级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走的是差异化发展,将来可以延伸,比如专门做旅游的野途网是个发展方向。互联网是必须的,以后会慢慢变成主渠道。我们还走访了集友,它是做休闲鞋的,一端设计在国内,一端销售主要是互联网,我觉得这也代表泉州制造的一个转型特色。
三、了解中国创业的前辈。我们走进恒安集团,听许连捷先生讲他的创业人生,听他讲解企业阿米巴变革经验和企业文化,感觉企业的创新最重要的是领导者的想法。
此次创业实践,学生收获很大,我也有几点思考:
从创业角度来说,我觉得泉州还要有一些改变,要从“爱拼才会赢”转变为“会拼才会赢”,要有意识地搞创业,要有方法地拼。创业需要一个好的创意,有一定的商业落地模式,背后还要有个支撑体系,再有就是要学会拥抱“互联网+”,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此外,人才是关键,一定要思考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泉州有必要建设一个中国制造的创客小镇。以鞋业为例,大家都在大规模地做,但是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共性的技术平台、研发平台、品牌平台、市场销售平台太少了。打造创客小镇,可以提供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让年轻人能借助这个平台和经验,去获得成长与发展。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硬的”和“软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打造中国的制造之都。
我们一直在讲智能化,泉州人应该做一些青少年的众创空间。泉州制造那么有经验,为什么不能开设小的创业工坊,像意大利那样,在中小学里营造每个人都能动手的氛围?反观我们的制造,和中小学是脱节的。硬创是国外的发展趋势,先进的制造怎么智能化起来?要老老实实地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设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去玩、去体验、去爱上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也可以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孩子们去思考。只有市民包括学生对泉州制造有感情了,才能培养一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