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创新创业教育该怎么做
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单纯创业项目的教育,项目失败的概率是很高的,大学不应该误导学生;有人认为大学就该做好创新教育不必搞创业教育,将创新做好了就有了创业的基础。
“当前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是有很多认识误区的,我认为这两种认识都有片面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有创造性的人的全面教育而非项目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融合创新活动的实践教育,而非纯粹传授的知识教育,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上财创业学院联合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全国各大创业学院共同主办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暨当代中国创新创业前沿丛书编写研讨会”在广州举行,20多位创业创新教育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早些时候,创新创业教育更多是作为就业问题的一部分出现。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李小鲁是广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有着11年的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经验,“我当时在就业教育当中,一定要加上创新创业教育,2000年我就提出来了”。
“原来的创新创业教育,走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道路。到了刘易斯拐点的时候,人员出现了紧张,还用创业带动就业就是一个误区。”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张耀辉教授如是说。
李小鲁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国家双创工程看作三个层次的问题。他认为,创新教育是教育系统内部通过教育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应着重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创造;创业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要能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切入社会,让他们将科学技术文化,应用到社会的生产发展实践当中去,产生出对经济的推动,对产业的升级,对商品销售带来全面实质性的影响;国家“双创”工程就是通过毕业就业教育,指导学生将学到的创新知识和创业能力结合起来,围绕国家双创工程去谋划其职业生涯。
提及创新创业,很多人都会搬出马云等成功人士作为教育例子,但马云的成功难以复制。除了引导学生创业,当代创新创业教育更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
刘志阳认为,“创新创业素养应该成为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要从‘知识’(主要包含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知识以及创建企业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领导力、把握机会的能力)、‘思维’(问题导向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3个层面6个维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上海财经大学基于上述核心素养标准,构建了29门相关课程,来推进学生和创客的培养。
与会的教授都认可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注重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的观点。西南财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任迎伟教授表示:“调查发现,真正有创业意向的同学不到5%,真正有行动创业的不到1%,但创业素养很重要,这恰恰是一个高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在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大国,学生出去以后,在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多数都用不上,唯一对他有用的是能够灵活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灵活地适应过程就是创业素养的体现。”
“很多老师基本上是坐而论道,在座的肯定有很多老师在教创业,但有几个人真正懂创业,真正研究过创业?我一想到这个问题,甚至感觉有点悲哀。”中山大学创业中心常务副主任任荣伟认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对创业也缺乏应有的实践和认识是一大障碍。
李小鲁表示,当前的教育严重忽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从教学目标来看,严重缺乏对想象力、问题意识、批判精神的培育,其实大学生到18岁的时候基本上定了,他要想怎么创新基本上不可能,因为他中小学就没有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的基本知识结构”。
任迎伟曾经接触一些新创企业,目前为EMBA、MBA、学术硕士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课程。“这些经历也促使我不断思考创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以及编写教材的必要性。”对于教材编写的问题,不少人都与任迎伟教授有着一样的思考。“当代中国创新创业前沿丛书”有望为解决这一创新创业教育教材问题提供对策。该套丛书由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担纲总主编,将分为教材、译丛和著作三部分,部分图书已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首批图书将于今年12月面世。
“这个教材一定要是蓝本性质的,给老师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刘苍劲就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建议,并希望教材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配套不同教材,“顶尖级的大学要有创新思维、商业模式、创业过程中的法律法规,要把它加进去,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一般的院校、高职高专还是以创业教育或者创业的故事或者创业的引领为出发点,比如你要办一个汽车店,要有专门一章或者专门有一节讲要注意什么事项”。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洁 实习生 梁焯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11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