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承厚德博学之志 传经济匡时之魂
承厚德博学之志 传经济匡时之魂
——航海财经大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一流财经人才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上海财经大学的足迹】
①上海财大学生参加千村调查。图片均由上海财经大学提供
②学生在上海财大1917创业咖啡角交谈。图片均由上海财经大学提供
③上海财经大学俯瞰。图片均由上海财经大学提供
④上海财经大学创业中心。图片均由上海财经大学提供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洋溢着兴奋和喜悦的上海财经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殷殷教诲,也始终是上海财经大学念兹在兹、执着求索的重要命题和根本出发点。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紧扣创建国际知名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以“办特色、上水平”为主线,以从严治党和依法治校为保障,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内涵质量,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全局
过去几年来,针对这一代大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诉求,上海财经大学注重从供给端发力,合理设计与整合了各类实践育人项目、品牌和平台,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实施“扎根工程”,协同推进师生国情教育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上海财经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本身,就是秉持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学校综合考量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国家发展需要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扎实推进“扎根工程”,获得普遍的师生好评和社会赞誉。
学校依托“千村调查”等主题活动,探索一条融国情教育、科研训练、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2008年以来,上海财经大学以千村调查项目为载体,每年聚焦一个“三农”主题,对中国农村发展状况进行接力式追踪调查。10年来,累计有近19000名学子,奔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673个村庄,走访12万余农户,撰写调研报告近万篇。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平均都有一次“走进田间地头”的机会,将知化行、以行促思。千村调查活动搭建了一个跨学科、跨部门、师生融合、全员参与的实践平台,促进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构筑了专家学者与思政工作队伍合力育人的新平台。
学校依托“教师国情教育”平台,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面向国际学界发声音。针对青年教师特别是海外归国人员“从校门到校门”的普遍情况,上海财经大学倡导带着中国问题深入中国实际,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学校专门组织开设“海外归国博士理论研讨班”,举办“中国经济:理论与政策”系列讲座。
学校依托“服务国家财税事业”“服务上海发展”两个行动计划,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方针,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鼓励“中国问题、国际范式”的高水平研究。上财人铭记老校长姚耐在1954年为毕业生的题词“一切为着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咨政启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在注重应用性研究的同时,上海财经大学一贯重视和鼓励基础理论探索和研究,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谈敏教授历时30余年撰写《回溯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前史》《1917—19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启蒙》等系列专著,累计480余万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诠释和论证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2017年5月,在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一周年之际,国内十余家主流媒体报道了黄天华教授用31年兑现诺言诠释信仰、“书写中国人自己的财政史”的感人事迹,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
创新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上海财经大学坚持“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定位,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体格”全面发展。学校积极探索深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分类培养为理念,实施拔尖计划、卓越计划、创业计划三条人才培养路径,搭建通识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三大平台。扎实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加强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财风格的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均衡发展”的通识教育理念,帮助学生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形成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以及宽阔的视野。
作为中国最早开办商学教育的高等学府,上海财经大学在百年的办学实践中,注重将企业家精神的塑造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培养了大量商业创新人才,被誉为“金融家和企业家的摇篮”。学校以创业学院为依托,探索基于财经院校“服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出台《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匡时班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业学院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创新型人才证书班,推进匡时班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财经专业教育,提升财经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服务国家开放战略、培养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全球视野和谙熟国际经贸规则的高水平人才。努力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合作,丰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与海外大学合作举办硕士双学位项目,学生赴海外学习人数稳步上升,开设暑期国际课程、暑期学校等,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2015年6月,学校获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系全国首个财经特色的人文社科类国际化示范学院。“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人才资源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上海财经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不断优化师资结构,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学校坚持高端引领,海纳百川,也注重引培并举,依托各项上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实施“人才工程”。依托“探索开放环境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而展开的校级人才计划,其目标为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规模合理、结构优化、追求卓越、勇于创新、能够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求的师资队伍。
百年风雨,不改初心。作育英才,匡时济世。一个世纪以来,上海财经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近20万名毕业生。他们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10月12日 07版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10/12/nw.D110000gmrb_20171012_1-0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