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着力打造全球经济治理人才队伍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迁和全球性经济挑战的增多,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新时期全球经济治理人才无疑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广度和深度的当务之急。
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抓手
人才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邹志强表示,全球经济治理人才培养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支撑。“但从现实来看,一方面,当前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机构中的人员比重较低,话语权有限,与中国的影响力和参与需求不相称;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缺乏相应的全球经济治理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的任务日益紧迫。”邹志强补充道。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贺鉴认为,当前,在全球经济恢复缓慢、传统大国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意愿下降、全球经济赤字明显的形势下,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大幅提升。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中国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边缘日益向中心靠近,必然呼唤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全球经济治理人才。
构建跨学科重实践培养模式
“治理不等于管理,治理意味着利益相关群体更加庞杂,决策更为复杂。”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阳认为,传统的以开放经济、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等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需要。全球经济治理人才应当具备跨学科综合知识体系、快速的应变能力、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他建议,相关课堂教学应当在现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将国际政治学、法学、文化学等学科融合进来。在培养方式上,应当以现场教学为主,充分利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或跨国公司提供的实习机会。此外,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价值引领,提升相关人员抵御多元文化冲击的能力。
在邹志强看来,全球经济治理专业化人才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拥有全球视野、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专业背景、通晓国际经济规则、精通国际谈判技巧。邹志强提出,首先,高校应深化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经济学、政治学和外语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通学科边界,注重实践经验,设立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项目,探索有利于本土人才“走出去”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其次,要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已经陆续成立了一些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对象的研究机构,聚拢了相关人才。这些人才通常是已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全球视野和外语基础的国际化人才,可发挥他们在培养全球经济治理人才方面的先行作用。最后,要逐步建立全球经济治理人才选拔、任用和考核体系,以此发挥对全球经济治理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链接:http://ex.cssn.cn/zx/bwyc/201809/t20180917_45611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