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毕业生高薪酬,为何这所高校双创教育还要再升级?许涛:双创要从第二课堂进第一课堂

发布时间:2019-05-21  来源: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系统接受了双创教育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哪怕没有成为创业者,在集体中往往也更容易崭露头角。”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从创新创业的“双创”到创新创业创造的“三创”,我国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出了更大的呼唤。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等教育在其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满足新时代日益更富有挑战的需求?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现场,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带来了关于财大双创“升级版”实践中的思考,“双创教育不是教学生从商、赚钱,而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如何为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一流创新人才支撑,是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升级版”升级在哪?处理好三对关系


众所周知,近年来上海财经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薪酬等几乎年年攀升。一所主打商科特色的高校,向社会输送着大量优秀金融经济相关领域人才,缘何还要大力开展双创教育?许涛直言,“高校除了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外,更需塑造锤炼学生的理想、信仰与素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深度融合早已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国家的发展也在呼唤学生具备强烈的双创意识和素质。”


然而,虽然双创教育早已在全国高校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依旧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双创教育“升级版”应运而生,“简单来说,财大不仅把双创教育放在课外的第二课堂,而是融入第一课堂,将其放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核心位置,占有很大比重。”他打了个比方,“就像金融、经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们,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课程,不是非得孵化一个创业项目,但创新创造思维应该融会贯通。”


许涛还提到,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则必须要要解决好3对关系,“第一是创新创业和立德树人的关系。如习总书记所说,青年学子应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创业成功者背后有哪些故事?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努力增强学生为国家创新发展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第二是创业和创新的关系。实际上,真正从校门里走出的成果创业者寥寥,因此必须打破高校重创业、轻创新的定式思维,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三是走进课堂和走出校门的关系。双创教育有着极强的实践性,但目前相关师资、课程力量还较薄弱,一些高校的双创教育仍沿用大班制授课,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


校内外携手破题课程与师资瓶颈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系统接受了双创教育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哪怕没有成为创业者,在集体中往往也更容易崭露头角。”许涛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不少研究与调查数据已证明,创新力与领导力密切相关。”这些日子,他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学生从不同的专业中走出来聚在一起,学校也运用好双创课程及教材建设、案例建设和教学方法探索等一套“组合拳”,帮助更多“幼苗”们从双创的土地中萌芽。

不过,许涛也为下一步的双创教育“升级版”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课程与师资问题。”他认为,必须要做好专创结合,让教学模式翻转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如打造一系列双创金课,尤其要以必修课为抓手,按照线上下同步设置,一方面是常规课程,另一方面是对于既有专业课程的改造,真正改变课程的基因。另外,我们也希望能校企融合中探索新空间,如联合跨国公司共同打造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捕捉行业机会。”

而在师资问题中,他有更大胆的想法,“校内导师终究有限,能否加大引进力量,从社会上聘请创业导师?”许涛认为,尤其要利用好校友资源,“这些民营创业者能真正带来榜样的力量,不仅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与挫折,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年人少走弯路,这是课堂教学无法提供的宝贵经验。”据透露,未来双创教育或将引入“一对一师带徒”机制,甚至为优秀青年创客与项目提供孵化等机会。

许涛说,财经类院校多数专业都具有应用型特色,且财大始终发挥着高校智库作用,“我们在金融、会计、财务等应用型行业中都有丰富的前沿课题,若能围绕国家和上海的需求挖掘其中价值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将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时代呼唤“服务+”型青年人才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话题讨论屡见不鲜。那么对于没有就业困扰的学子,是否就“高枕无忧”呢?许涛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讲述了一则故事,“随着财大正式成立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我们与长三角县市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前段日子,我们带着一群博士生前往嘉善调研,当地政府部门对这些博士生求贤若渴,甚至当场许诺了一些在当地创业的优惠条件。”

那么,青年人才们在走出校门后,首先考虑什么呢?“首选大城市的不在少数,也有人追求薪酬待遇较高的知名金融机构,可见高校人才在供需层面其实并不平衡:人才高度聚集的超一线及一线城市竞争非常激烈;但周边具有潜力的城市却还在持续招贤纳士。”许涛说,追求“体面”生活无可厚非,但作为有追求、有抱负的青年人才,势必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为己任。“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优势互补?产业如何整合升级?经济新动能如何激发?它们都等待着青年学子投身其中。”他介绍,下一步,财大将携手长三角更多高校,根据各校不同优势特点形成具有区域性的双创教育模式。

正如许涛所说,真正成功的双创教育,并非一时兴起的创业项目、也不是只学个皮毛的课程,更不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做生意当老板”。“我们希望,‘服务+’型创新创业创造人才能不断涌现,并始终怀着一颗初心,在人生的任何角色中有创新。”


来源:上观新闻 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152219&time=1558352437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