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双创”新看点:从社会经济看社会创业
当前社会创业带来了社会供需关系的转变,社会企业家将庞大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当作市场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一商业系统中唯利是图的属性,也使得我们整个社会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在“双创”蓬勃开展的今天,人们既看到了双创的“开花结果”,同时也对“双创”寄予更多的希望。在强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双创”如何走好下一步,有哪些新增亮点,能够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是“双创”研究者与实践者们共同关心的话题。11月30日,第二届中国社会创业研究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创业中心举行。与会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创业与影响力投资”“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为社会创业搭建良好的社会生态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认为,作为一种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创业形式,社会创业在带动经济增长、消除贫困、解决就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公众福利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四推动力”。当前社会创业带来了社会供需关系的转变,社会企业家将庞大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当作市场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一商业系统中唯利是图的属性,也使得我们整个社会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推进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活动,将它作为国家“双创”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第一,在教育层面,应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社会创业教育活动的普及。第二,在技术层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社会价值共创。第三,要加快培育社会价值共创的生态环境,社会价值创造是社会企业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带来社会变革或创造社会影响的过程。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不仅有企业家个体、社会企业以及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的受助群体,同时还包括了政府、NGO以及公益基金等其他商业机构的参与,为社会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搭建良好的社会生态。
培育社会经济是“双创”的增长点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志阳教授就社会创业和社会经济培育发表了最新看法。他认为社会创业倡导以市场方式和创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具有混合型、跨部门性、整体创新性以及历史阶段性,是新时期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社会经济是相对于传统商业经济而言的,包含了大量不被主流市场所包含的没有有效购买力的市场需求,也包含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部分现实需求。未来应该借助社会创业手段,从四个方面着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一是积极推进社会创业教育,培养专业化社会创新创业人才。既有强烈社会使命又懂商业的人才的奇缺是制约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二是鼓励社会资源投入,大力发展公益创投、影响力投资、社会天使等包容性金融体系;三是出台支持政策探索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治理的新模式,有关部门在规范同时,应给与社会企业身份认可;四是推动探索成立社会企业交易所,大力培养社会企业独角兽。倡导社会创业,培育社会经济,不仅有利于商业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系统更加稳定。
完善制度建设,助力公益组织发展
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教授对于当前公益组织的管理规定提出了建议,认为年度最低支出额度的设置有待完善。对于刚刚起步的慈善公益组织而言,筹款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想要长期办下去,必定需要精打细算,以防止今后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对此进行更为细致的调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根据现行办法,慈善组织可以购买一切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进行股权投资,而这些金融投资活动都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如何帮助公益组织防范金融风险,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警惕。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舰研究员概括了新经济下的十种新形态以及五种经济效应。教育部长江学者、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指出社会问题的市场化是今后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平台企业不单纯是企业,更是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协同的生态载体。本次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经济管理》杂志社联合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承办。
栏目主编:王多
来源:解放日报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192298&time=1575333549984